企业实缴分几次?
隗藜最佳答案
1、企业的注册资本是登记注册时实缴的,不是按经营时间分期缴纳;
2、公司的资金账户和法人(或负责人)的个人银行流水中会体现出资金的进出情况,如果公司账户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法人个人卡,那么资金流动非常明显,存在造假的可能;
3、建议核实股东是否已经实际出资,可以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财务资料,比如验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等,来证明其已经完成实缴义务。 如果是认缴制,则不需要进行验资,在工商局网站上查询该信息的公示就可以了。
4、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注册资本实缴还是认缴,只要是已经到位并且在工商局网站进行了公示,就不可能对公司和法人造成任何影响,这点不必担心。 如果实际并未到位,则在经营过程中会有极大的风险,可能面临债权人要求补足注册资金或者要求新增股东承担责任的风险。
5、根据《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是由股东自行决定的,并载明于公司章程之中。
实践中,出于对交易安全的考虑,特别是履行出资义务是股东应承担的法定义务,如果股东在设立公司时没有足额缴纳出资,但可以通过“实缴分批缴纳”,也就是说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分批缴纳出资,从而达到补足其认缴的注册资本数额。
在进行“实缴分批缴纳”时,应当注意,出资时间应长于公司登记机关的公示时间。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公司应将股东认缴出资额或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司股东(发起人)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因此,建议出资时间应长于公司登记机关对外公示的时间,可以降低被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目录并公示的风险,例如:出资期限为X年,自缴足之日(或完成首次出资之日)起X个工作日后再公示。同时,建议出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出资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后续出资义务,导致出资义务被强制加速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