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五行属性是什么?

益洁鹤益洁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自然和社会万象,并以此为根据和中心建立成一个知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五行系统。五行之说起源很早,《尚书·洪范》就是一篇有关五行的专论。五行,即五材,对应自然界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金曰从革、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爰稼穑。《尚书正义》中有:“箕子次叙五行之次序,而论言其性,水可以济炎上,而金能抑土之功,因举二事,以明五行之能佐上佐下也。”五行说本来是用以解释事物与现象的生成与变化,后来被引申发展成带有巫术色彩的神秘主义学说。但五行说的基本精神却贯穿始终,即五行相生相克,以相生为和平常态,以相克为对立非常态。因此,五行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后来许多学说和理论的哲学基础,甚至被用来解说宇宙社会人生的一切问题,不仅被用来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还被用来说明五方、五色、五数、五音、五味、五脏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万有。

相生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是事物间的协同关系,体现了积极、和谐、平衡、有序的社会、人生伦理关系。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无端。如以人体生理来说,肝属木,能滋养、促进心火;心属火,能培土、促进脾功能的健运;脾属土,为气血生化之源、能滋养肺脏,故土生金;肺属金,能滋养肾水(精能化水,肺为华盖,金清则水盛)。水生木,肾水能养肝木等。相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有抑制、制约的机制作用,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相生相克彼此协调,以维持人体脏腑机能的正常活动。同时五行相生具有相互传变和治疗的意义。五行相生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即扶正时要顺其相生的方向和次序进行,以图其功;祛邪时要按相克的方向和次序进行,以收其效。“虚则补其母”的应用包括补母和母子同补法;而“实则泻其子”又包括泻子和子母同泻法。相生异常的病理变化有“生化不及”和“太过”两类。

相克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抑制和阻碍作用,是事物间的拮抗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冲突、斗争、混乱等现象。相克的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是循环无端。如以人体生理来说,肝属木,木能克土,肝能疏泄以维持脾脏的正常运化功能;心脏属火,火能克金,心火的正常功能可制约肺脏的肃降功能,使肺气不至于太过等。“五脏”之间即以心、肝、脾、肺、肾五种功能系统为主,以五行之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功能上构成一个整体,并通过每一脏所归属的“形、色、味、窍、时”等,把人体的局部、器官、组织、肢体、孔窍、经脉等连属成一有机整体。“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对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起重要作用。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应用五行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时有两个常用原则:“抑强”和“扶弱”,前者常用于相克太过而致“所不胜”对其“所胜”过分制约,后者常用于“所胜”克“所不胜”不及的相克太过和相克不及两种情况。相克太过包括某一行本身太过,超过正常制约水平而致被克行不及和某一行本身不足,导致其克我行(正常所不胜)制约功能亢进。治疗上采用抑强原则,包括克制太过一方的本行和“复法”即以“所胜”之脏泻“所不胜”之脏的方法。相克不及包括某一行本身不足,导致其“所胜”行过分亢进和某一行本身太过导致“所不胜”行制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