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金属音哪来的?
“乒乓球有金属声”,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乒乓球运动使用的球拍和羽毛球不同,是固定球拍,不能主动调节击球的力量(被动型球拍);并且由于技术动作的原因,绝大多数选手不是“把球打出去的”,而是“把球送出去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挑打、劈打得分方式,还是削球、弧圈球的防守反击方式,都是将球“送”出去而不是打出去,这样,球在飞行的过程中就会受气流影响而形成“上旋”,最终落地后弹起会带有一定的弧度,所以,你才会觉得“乒乓球有金属声”…… 相反,羽毛球使用的是被动型球拍,可以主动调控击球力量,并且绝大多数人是用羽毛球拍打球,羽毛球打出去是会直接落地的,并且羽毛球落点较低,所以,你很少听到类似乒乓球一样的“金属声”。
其实,所谓的“金属声”只是你的主观感受而已——实际上乒乓球没有像羽毛球一样带硬壳的球皮,它的球体软而有弹性,表面是由3层塑料薄膜叠合而成,经过特定的压制工艺复合在一起的,这就导致了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的上下旋,并且不会像羽毛球那样直接落地,而是会停留在球桌上继续弹几下(对于乒乓球来说,落地就意味着失败啦——直接摔地上就“死”了……), 所以,“乒乓声音听起来比较闷,有金属声”纯属误解!
季荣优质答主由于塑料球和橡胶球的材料,密度等等不一样,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塑料球的外壳更厚,质量也更轻一些。所以当塑料球用同橡胶球相同的力击打的时候,塑料更容易发生形变,形变更大,那么相应的回位速度也更快,所以塑料球的速度是快于橡胶球的。
橡胶球和塑料球的弹性碰撞都不完全,也就是说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形变,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塑性形变能了。因为塑料球速度更快,形变更大,相应的在碰撞时产生的内能,塑性形变能也更多。这部分能量就会以冲击波形式进入球拍和球台,然后进入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这部分能量取决于球速和形变,而形变又更接近于球速的平方关系,所以塑料球产生的这种冲击波能量更多,响度更高。
那么金属声又是怎么来的呢?这种冲击波是高频冲击,所以会产生较高频的声波,比如1K-20K。这种高频的波遇到球网,球拍和球台会产生反射。但是球网,拍面,台面并不是均匀的结构,所以高频波在反射时会发生折射和绕射,如果结构尺寸和波长接近或者更小,那么这种折射绕射就更为严重,声波的能量就更倾向于按照原来的大小散射到空气中。塑料球声波能量大,散射严重,那么听起来就是金属声了。
所以总结一下,金属声是塑料球和台面,球网,球拍等内能高频波散射的结果。而金属般的声音,就是不同材质内部波散射程度不一样的结果。所以金属声不是球本身发出的,而是台面,球网,球拍等发出的,当然球决定能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