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球网改过吗?

柴豆豆柴豆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先说结论,更改过几次。最早可能追溯到70年代,最近一次是2014年。具体每一次修改的规则和原因如下。

2. 接着上上图,下图是最新的球网形状(图片源自豆瓣“羽毛球团”) 3. 再上上图,下面是老版的球网(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这张图片好像是在一场比赛中间拍摄的,从球员站在的位置来看,应该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根据我上面说的,这种球网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吧!

4. 最后上上图,下面是更古老的球网(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应该是更早的了,不知道是不是最古老的……球网上面有网线……而且,这个网的形状跟最新的形状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5. 说了这么多,终于到问题核心了——为什么总是改来改去呢? 从体育设计的角度来讲,更改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在不影响竞争公平性的情况下,适当的增添变化因素对于项目吸引观众、保持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国际乒联从来没有对规则作出任何改变,现在乒乓球有可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像网球一样,同样存在发球机器人和比赛机器人?或者完全另辟蹊径,演化出其它游戏规则?这些都是无法估计的可能性。而正因为有规则的限定,才保证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所以规则更改的意义不仅是保持竞技体育的“新鲜血液”,还保证了某项运动的延续性和发展性。这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每次改进的原因嘛,都是千差万别的。有时可能是为了弥补技术上的漏洞,有时则是为了让高水平选手具有更大的竞争机会。总之理由多多……

张悦张悦优质答主

自从乒乓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后,其裁判规则、器材就一直在进行改革。小球变大球,距离缩短为2.74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改革。不过,你可知道,在2000—2001年间,国际乒联曾对乒乓球网进行过一次“革命”吗?

自1952年至1999年,乒乓球网的网柱和球网是制成一个整体,由一根15毫米宽、2毫米厚的硬塑料制成,网柱高152.5毫米,高出球台3毫米。然而,随着攻球力量的加大,许多运动员在对拉中,球触网就出现乱纹,甚至球网整体扭曲变形,使球网下沿超出台面,这样击中球网下沿的球就有可能从高出台面的网下飞过。按照当时的标准,这种球判得分,这就让一些使用钻空子的运动员得利于规而渔利。随着日本弧圈球的崛起,中国发展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乒乓球网成了“事故多发地”。

为了更有利于保证比赛的公正与公平,也为了让运动员更专注地去“拼球”,国际乒联在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新的网柱和球网。新球网采用网柱与球网分离的设计,在比赛或训练中,球网被挤压而使网布出现褶皱时,裁判员很容易判明下沿是否高出台面。同时,新网同样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但网包更小(高15毫米、宽13毫米),能更稳固地夹住5毫米宽的弹性尼龙球网,使网两端更不易发生扭曲变形等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