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什么数字表示?

岩思童岩思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不是指数字,而是代表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宇宙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反映了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的普遍规律;而五行相生相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当代人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天地之间,莫贵于木。”这是《礼记·檀弓下》里的一句话。这句话里的“木”指的是东方,与西方的“金”对应,北方的“水”对应,南方的“火”对应,东南的“木”对应,西南的“土”对应。

由此,古人划分了五大方位,并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某一元素。 除了东方属木之外,其他四个方位分别属什么? 北方属水,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有人问了,南方是阴极之地,应该属阴,可是阴在五行属血,属火,不应该属于南吗? 古代中国以中原为中心,认为南方是离王座最远的边疆之一,又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故属阳。而古人把血液归为火的范畴,因此南方也属火。

有人会问,西方是阳极之地,应属阳。可阳在五行属火啊! 古时西方并不单纯指现在的西北方,其实还包括西南。而西南在古代中国处于边缘地带,又有“酉”(yu zi)之称,象征阴气,所以,西方属金。

尤灵丹尤灵丹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数是和象一样作为基本的分析手段,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占卜都是从数和象来解释人体及天地万物的,而数和象又是统一为一的,比如木的代表是数"3"和青色。《孙子兵法》中也有一计叫金木水火土数,意思是:如果敌人不备,突然攻击,就象五行之数那样,是不计其数地,意料不到地进攻,敌人必定无法挽救。金木水火土,虽然为五,但其全数却是"十天干",十天干可以化为亿数万数。

木的数目为什么是“三”呢?这与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宇宙观有关。“三”表示天。“一”和“二”表示地。“一”和“二”即偶数均为相偶之数,也即是成双、成对、成土字形那样的复数。所以为偶数和成对的地数。如一阴一阳为二数,两阴一阳和一阴两阳为三数,即“一”和“二”为地数。

数始于对“一”的认识,有“一”才有“二”有“三”。关于“一”在中国文化中有两派。“道”家认为“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即“无 -- 太极 -- 阴阳二仪 -- 四象 -- 八卦”, 由此可见,“无极”是宇宙的本原,也就是“道”。“儒”家认为“太极”才是根本,“太极”即“一”,其代表即“人”。儒家的太极即“人极”,是天地人构成的整体中的中心部分。道家的“无极”以大天地为中心,而儒家的“太极”却以小天地为中心。中国易数文化的源头是河图洛书,一般认为,河图来自中原地区,属于夏易,洛书记载了北斗七星的方位、运动规律及其对于人事的影响,主要流行于商朝,二者的本质都是“易”。在河图洛书中,数及阴阳五行是统一为一的。“儒”家和“道”家的阴阳五行和易学的源头都是河图洛书,但“儒”家更多地继承了河图的思想,而“道”家更多地继承了洛书的思想。河图是数理源头,洛书是八卦源头。

《黄帝内经》认为天圆地方,天有三,天以三为大。地有二,地以二为大;天有日月星三光;人体有三才,头顶天、脚踏地、身体中(“中”指的正是一个“人”字)。《黄帝内经》中的“天地之高,曾不能以数其指;人之居世,曾不能以计其时。”可见这里用的手指数,手指为三节,用三节的手指数天的高度,用双手的手指点地之大,这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天人合一思想。易经中有“天三生木,地二生金”之说,这是从空间的观点来说的,即人头顶天、脚踏地、身处中即为人,天为三,地和人为二,三和二相加为五,五行由此而来。从时间的观点来看,《四书五经》中认为一年始于春木季,春木季有三个月,即为三个太阳,三个太阳就是春木季,三个太阳为三光,三光曰木,所以,木数为“三”。所以《易经》中说“天三生木,地二生金”;《黄帝内经》中有“木始天”之说,这些都揭示了“奇数”为天,“数三生木”的原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