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足多少外国人?
在足球领域,我们似乎很少关注归化球员,但在其他体育运动中,归化现象却十分常见——这主要是由“人种论”决定的。 就拿北京奥运会来说,中国队的大项之一射箭项目,就引入了3名外籍运动员。
当时,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和批评,认为国家应该把精力和资源投放到真正需要改革的项目上。事实上,我国体坛第一个实施归化的项目是女排。上世纪80年代,为了备战洛杉矶奥运会,国家队主教练郎平推荐并引进了6名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著名排球教练的胡进以及后来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
在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训练基地,还出现过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归化选手的身影。这些运动员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在这些项目上的竞争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到了足球这个项目上,情况就变得特殊起来。一方面,是因为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政治原因。从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会员身份后,我们一直在积极争取举办奥运会,而足球项目一直是重中之重(2001年终于如愿)。尽管在其他项目上也采用归化的方式,但一直非常谨慎,只有少数几个项目,如拳击、击剑等,曾在几届奥运会上派出了归化运动员参赛。
直到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才正式对外公布了《竞技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05-2010)》,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了对足篮排球三大球项目的培育方向,即“从国外选拔优秀运动员直接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成绩作为评价这三项运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随着这份规划文件的发布,国内舆论对于足球归化和外籍球员入选国家队的争论逐渐平息。事实上,早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中国队就先后征召过来自香港的谢文启和德国移民的孙祥两名外援,但由于准备不充分、衔接不到位等原因,两人最终都没有代表国家队参赛。 从那个时候起,关于足球归化的讨论就一直持续至今。有专家甚至指出,由于亚洲地区竞争实力的增强,中国足球想要在短期内冲出亚洲、跻身世界前列,唯一的捷径就是实施归化政策。
中国国脚很少留洋,除了过去有杨晨、孙雯、马晓旭、张琳芃去过大球会,而大多数的都在一些小球会效力,不过近年出现好转,张玉宁、李可、武磊先后加盟荷甲、英冠和西甲,并且都获得较多出场机会,张玉宁、李可更是成了国家队的主力。
2019年里皮二进宫之后,又召入了四名中国“国脚”。如今,五大联赛有武磊,荷兰效力的有张玉宁,比利时有张呈栋,葡萄牙有林良铭、刘博宇、姚道刚、龙成、王东升,意大利米兰城双雄各有一人,博加利亚也有肖裕仪,此外,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冰岛……,都有中国国脚的身影。
张玉宁效力荷兰海牙,是所有国脚中站稳脚跟的,上赛季他32次出场打进10球,成为海牙保级的功臣。
上赛季,李可在英冠表现非常抢眼,30场打进3球,成为英冠抢断王。他不仅在中甲成为北控的最佳球员,登陆英超之后,他又成了最佳亚洲球员。
武磊在加盟西班牙人之后,上半赛季表现并不突出,但进入2019年,他逐渐找到感觉,成为西班牙人的幸运星,而在中国国家队,更是不可或缺的进攻核心。
2015年加盟比甲豪门布鲁日的张呈栋,在比甲沦为边缘国脚,过去两个赛季加起来才出场12次,尽管出场不多,但他依旧获得留洋机会,也获得了进入国足的机会。
林良铭效力葡萄牙甲级联赛,去年加盟的他,迅速成为主力右边锋,11次出场打进两球。林良铭已经两次进入里皮的国家队大名单,但在最后时刻落选,相信用不了多久,林良铭就会迎来在国家队的首秀。
刘博宇在葡萄牙马夫拉队效力,最近两个赛季他出场23次,打进3球,本赛季还在杯赛攻破葡超球队门将。刘博宇在最后时刻入选国足,在国家队的首演便攻破了菲律宾的球门。
姚道刚在葡萄牙博阿维斯塔队二队效力,上赛季在葡锦标出场14次,还有2次葡超替补。姚道刚在入选本次国家队的时候,有“内定”之嫌,而且没能通过里皮考查,无缘跟随国足打世预赛。
王东升虽然去年才加盟葡萄牙贡多马尔,但在葡甲得到稳定的出场时间,19次出场,其中2次葡超。
龙成2018年加盟葡乙阿夫利卡,去年出场18次,但本赛季还没有获得上场机会。他是在5月份被里皮召入的。
肖裕仪此前一直在美国大联盟打拼,2019年3月加盟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贝尔迪奇,3个月之后,她租借加盟了保加利亚甲级联赛球队迪斯堡。
在澳大利亚有两名中国国脚,蒋悦铭2017年加入澳足总,此后在澳大利亚U17、U19和U23都有出场。蒋悦铭目前在澳NPL联赛的布里斯班怒吼踢球。
闫洁去年加盟了新西兰的基督城夫人,但还没能够获得出场机会。闫琼此前也在新西兰有过留洋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