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上有多少穷人?
“实际”上,我们没法给一个精确的数字,因为穷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种,而且受调查人群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来想象这个问题的答案。 2015年,我国城镇低保标准平均为每月476元(部分地区高于此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为每年2983元。如果按这数字来计算,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大约7%的人、农村居民家庭中约为15%的家庭属低保家庭。 如果把范围缩小到贫困线以下,根据2015年各省份贫困线数据,以一家三口为例,月收入在691元以下的城乡家庭一共有4.5亿个(城市2.7亿户,乡村1.8亿户),占全部家庭总数的92%。
当然,这些仅仅是人均收入或者人均消费低于贫困线的统计数字,并不代表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真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时,一个庞大的群体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的收入不仅低于贫困线,也远低于低保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城市中的情况。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上海、成都和厦门市的流动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年收入在1万元及以下的占总人数的25%左右,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则高达近80%。(具体见附表) 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农村,一项来自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农村,有5.6亿人口月均收入不到800元,1.6亿农民年均收入不过3100元人民币。而在那些相对贫穷的地区,如贵州六盘水的六枝特区,月人均收入只有120元左右。
综合来看,至少有一半的人口(约等于10个亿)处于社会底层,他们的生活状况离我们想象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样子相差甚远。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如中西部地区不少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恐怕也要归咎于我们现在这种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大量发放货币,而通货膨胀又通过物价上涨无形之中把这部分钱从我们的口袋里掏走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受经济增长带来的代价,那就是环境持续恶化,以及不断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中国是按收入标准来衡量贫困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即一个中国农民如果一年挣不到1196元便被看作是贫困人口。按照这个标准2009年底中国还有7353万农民贫困人口。到2009年底,中国政府尚有4.8亿人被看成是非贫困人口,即这些人被认为是挣了1196元以上。如果他们都是挣了1196元且人口为4.8亿的话,这4.8亿人一年的总收入也高达5730亿元。而2009年中国所有农民纯收入只有2.9万亿,按4.8亿人每人1196元计,那还有2.3万亿,被剩下的2.28 亿农民收入了。那么这些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为1.05万元。这可是每人平均数哇!4.8亿人非贫困人口都是穷人这个还有一点道理,剩下2.28 亿农民还是人均1.05万元/年。如此看来,难道我们中国已经全面小康了吗?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差?因为农民的收入标准被严重低估、被严重低估的是农民的自有房屋所产生的折旧收入。这种低估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呢?我们的研究发现,2008年农民真正的人均纯收入为7250元(非1750多元),这意味着被低估程度可能在5000元之上!如果农民真实人均纯收入确实是6250元,在所有农民中如果4.8亿人的人均收入是1196元,那么剩下的2.28 亿人的收入就不是1.05万元/年,而是7473元,也就是他们与前者仅仅相差60%多一点,还是相差很悬殊的。
由于农民人均收入实际上高达7250元/年,那么2009年底究竟还有多少农民没有达到人均收入1196元/年,换言之还有多少农民贫困呢?按收入1196元/年,我们得到7353万农民这个贫困人数。事实上要找到这么多人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标准,因为要真正有7353万农民的年收入为1196元,他们全国的市场规模就高达0.878万亿元,可是2009 年末有3302万人购买了家电下乡产品,而这些产品的销售额也只有395.5亿元(国家补贴58.8亿元)。换句话说,家电使用是农民真实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低于温饱的生活水平,我们可由此判断,2009年底农民的贫困率不可能那么高,绝对不应该超过10%,也就是农民贫困人口应该在3000万上下,顶多不会超过4000万!
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2009年城镇人口中最低收入组的人均收入才8542元,而农民的真实人均纯收入可达7570元;如果按照2.28 亿不那么穷的农民收入7473元计算,贫困人口的收入会更低,可能与城镇最不富有的人基本可比——这就是说农民中贫困人口的水平其实与城镇中不那么富有的人的水平基本可比。
根据真实收入数据,我们会发现2009年底实际农村贫困人口仅有3000万~4000万,并且这群人的生活水平与城镇中不那么富有的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