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改革走向?
谢邀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在经历了30多年的飞速发展后,原先的体制优势已经不再,而新的体制尚不成熟。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大的命题。我的意见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根本机理在于市场机制(包括价格、供求、利率、汇率等)的作用。要使经济运行更加有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信号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下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就是加快市场化进程,消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各种体制障碍。
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套反映市场经济要求,能够提供稳定的预期,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此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总之,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一套成熟的治理结构。而成熟的治理结构离不开成熟的法治体系,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还应包含法治建设的因素在内。
3、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粗放型增长方式没能得到有效改变的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体制的原因无疑是重要的方面。所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的变革,改变目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性分配关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相容的分配机制。
一是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下一步推进政府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管得过多、过细、过了界,不该管却要去管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
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是全面深化改革乃至实现中国梦的着力点。在这方面,不仅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也要改革财税体制,但根本上还是要完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三是破除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既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和“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投资准入上统一标准、一视同仁,使各种所有制经济能够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四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抓紧研究部署,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以居住证为载体,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的清单,使流动人口无论在流入地哪一座城市,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不同城市之间可随身携带、同城同享。
五是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加就业收入,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要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