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行原因分析?

窦宇旭窦宇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短期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从长期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9.5%以上,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些结构性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 比如,我国现阶段投资率和进出口贸易比重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这意味着国内需求仍然没有完全激活,内需的潜力还有待释放。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及发达国家水平 高储蓄、高投资率意味着产能利用率仍相对较低,供给能力充足。2018年3月,工业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5.6%,虽然比2017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同期全球平均产能利用率(80.9%)和我国制造业PMI(PMI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平均值(53.8%)。 另外,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17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1.6%,而同期美国这一比重高达80%左右。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服务业就业缺口较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我国服务业的潜在就业率(UEL)数值约为3.4(UEL=1-实际就业率/潜在的就业率),而同期美国的这一数值仅为0.6。实现“三驾马车”平衡,优化经济结构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任何国家想要独自经济发展已变得越来越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对外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近期美欧等国的逆全球化思潮有所上升,部分国家对我国实行遏制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可以预计,在短期内,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权泽菲权泽菲优质答主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与前期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出口等外部需求有相当大的关系。

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始于农村,通过联产承包、家庭联产、村组联户和专业户等形式,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绝对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1978年至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与之相配套的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生产的商品量从1978年到1983年,增长了1.9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381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7429万人。因此,第一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7.8%下降到1984年的22%。同时,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城市得到快速发展。

1992年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加速转型,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投资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进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后,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重化工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工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二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5.9%上升到2010年的46.8%。同时,中国的外贸出口总值增长了6.5倍,由3.95%上升到10.4%,外商投资达到9891.4亿美元。因此,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第二产业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