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偏旁五行属于火?
“五行”这个概念起源于春秋战国,是古人对自然界五种元素的归纳,被后世引入中医学,将它们归类为“五脏”: 木—肝 火—心 金—肺 水—肾 土—脾 所以火的五行属性实际上就是中医讲的“心火”,而“心经”和“小肠经”都归于心经(经络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我以后再开文讲)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心”不仅仅指现代医学中的“心脏”,还包括大脑以及神经系统。所以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其华在面”,这里的“神”不仅包括精神、意识等,也包括气血津液运行、营养滋润皮肤的功能。 因此从中医理论来讲,头发和面部其实都属于心的范畴,所以用中药来治疗脱发、美白润肤,其实都是从“补心火”的角度来发挥作用的。
至于题主说的“肝火”和“胃火”,应该属于现代医学的范畴了。在中医理论中,只有“肝火”之说,而没有“胃火”的说法。认为饮食积滞或者喝酒会引起胃热,出现口苦口干口臭甚至牙龈肿痛,治疗上应该清泻胃火。但这不是中医理论中的“火”。 从古代文献来看,似乎中医没有“胃火”的概念,《黄帝内经》中只是提到“胃病者,腹胀,肠鸣,飧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才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五劳七伤”;明朝张景岳则在《景岳全书·火证》中指出“故火病者,惟脾胃最多……此因劳倦损伤,肝气怫郁,或食酒过热之物,以致蕴生大热郁结胃中,渐成炎燥之势,故曰胃火。”可见古代的“胃火”实际上是现代人理解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这种现代疾病,当然应该用现代科学手段检查诊断治疗。
木字旁、禾字旁五行属木,因为木为植物之总称。古代的禾字(种庄稼总称),现在汉字简化以后,禾字旁也被归为木字旁了。
金、贝字旁五行属金,这是因为金代表“铁”,古代把金属都归为“金”。而贝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钱”有关系,而钱又是用金属制的,故有“千金”、“金钱”等说法。
“土字旁”五行属土,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是“皿字底”属什么五行呢?原来,古代人使用的东西大多是用土烧出来的,即“陶器”;有碗、盘、缸、锅、坛等,所以“皿字底”也属“土”。
水字旁五行属水,这个没有什么异议。“氵”旁和“三点水”属水是没有疑问的,而“冫”和“两点水”就不好确定了。原来,“两点水”和“氵”一样是水字演化而来的,故“两点水”也属水。而“冫”旁大多与“冰”有关,所以也属水。“雨字头”的字大多与下雨有关,而下雨是水从天而降的现象,所以“雨字头”的字也属水。至于“月字旁”、“疒字旁”什么五行?说“月字旁”是“形”、“疒字旁”主“病”,这个是用汉字的意思来界定五行,不是用《易经》(先天八卦)的理论。依汉字的构造理论,汉字都是由“象形”、“表意”、指事“会意”、“形声”等字构成。“月字旁”的字,除了有关“肉”的字以外,其余的字与“贝字旁”的字的构造一样,都是“形声”字。即文字的一边表示字音(如:胀、胀);另一边字表示事物的形状(月)。故“月字旁”的字与“贝字旁”的字一样主“钱”,即五行也属金。“疒字旁”的字与“皿字底”的字一样,都是代表“事”,五行亦属“土”。
我们再讲讲“火字旁”五行属火的字。火字旁的字,除了代表“火”的字外,其它的字大多代表“热”、“烧”、“烘”、“烤”、“炸”、“煎”等事物和现象。如:烧、热、熬、烫、蒸、熏、烙、烩、煎、煎、炮、爆、炖、蒸、熬、炖、煸、炒等等。